新时代的创新之路:弘扬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

 新闻动态     |      2023-09-22     |    编辑:admin

  ”这是出自中国儒家经典《礼记·大学》中的一句话。历史充分证明,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创新精神的民族,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,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创新性。

  视频里可以看到,很快,第一次不预热焊接实验开始了,手拿焊枪的,是跟随了艾爱国几十年的徒弟欧勇。

  “我们手焊的时候手臂已经几乎贴到钢板,当时温度已经非常高了,但是为了保证我们的钢板焊工性能的一致性,我们基本上不会让它停下来,让手一直接受炙烤,直到把它焊完。”

  100毫米厚度的钢材,需要180多个焊点才可以完成焊接,并且每个焊点之间,需要保持距离完全一致,这对欧勇的毅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。

  闪耀的焊花是艾爱国和欧勇最熟悉的伙伴,而在邓华凤眼里,最亲密的无疑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稻种。

 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同时也是邓华凤工作上的“家”。正是在这里,他与同事积累着一个又一个的创新成果,一步步实现着“仓廪足,天下安”的宏伟愿景。

  从印度高原,到非洲大草原,从美国的农场,到缅甸、菲律宾的热带雨林,杂交水稻已经帮助数十亿人实现了粮食安全。但是在邓华凤眼中,这远不是终点。杂交水稻的研究,是一场拥有无限距离的马拉松,他们也将面临无限的挑战。

  如果说深水导管架的建设是制造业的一场大考,那么杂交水稻的研究则是属于农业界的一道复习题。自1970年11月世界“杂交水稻之父”袁隆平首次在野生稻中发现雄性败育株——“野败”开始, 已经历经三系法、两系法和超级杂交稻三次“战役”。如今,中国的稻谷产量已经位于世界首位,袁隆平和他的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种植。

  大地之上,物竞天择。漫长的岁月成就了人类的文明,这并不是造物主的恩赐,而是一部在失败与挫折的荆棘中不断成长的壮阔史诗。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国,在厚重的人文底色下,用守正延续着文明的血脉,用创新搭建着通向未来的阶梯。中华民族,从不缺乏突破变革的勇气,复兴之路上,一个属于拓荒者和创新者的未来正扑面而来。

上一篇: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届网络安全文化节暨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活动举办
下一篇:手腕绑沙袋苦练成技师“00”后电焊小伙瞄准“全国技术能手”